目录
| # | 曲目 | 时长 |
|---|---|---|
|
1 |
三国之歌 依兰固伦乌春 | 05:17 |
| 2 | 故土之歌 | 05:21 |
| 3 | 打猎歌 | 01:09 |
| 4 | 隋唐乌力格尔.韩擒虎大破南阳关 | 08:07 |
| 5 | 青史演义.成吉思汗大战俺布盖汗 | 11:44 |
| 6 | 罗通扫北.秦琼点兵 | 14:36 |
| 7 | 勒津部落的姑娘.达雅波尔 | 03:28 |
专辑简介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原居东北地区,以渔猎为生,后被满族按八旗制度编入旗籍。清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治乱后,清政府为加强新疆伊犁地区防务,征调锡伯精兵连同家眷,共四千余人,西迁至新疆,戍边屯垦,形成今天锡伯族分布于我国东西两端的格局。
“乌力格尔”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被称作“蒙语说书”。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东三省蒙古族聚居区。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无伴奏说唱,叫“雅巴干乌力格尔”;另一种有伴奏说唱,用潮尔伴奏的叫“朝仁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演唱的叫“胡仁乌力格尔”。其内容来源广泛,有的源于民间故事,有的出自文人艺人创作,有的从汉族文学故事移植改编而来。
蒙古勒津部落,曾数经波折,辗转迁徙,先驻河套,向东徙宣府(今河北张家口)边外,于明朝末期来到阜新地区驻牧,受汉文化影响,逐步走向半农半牧,进而过上定居生活。这里的乌力格尔,内容以移植编演汉族故事较为普遍,并把说唱、拉琴、表演融为一体,吸收民间音乐元素,以吟诵方式讲述故事,悦耳动听。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产生并流行于辽宁西北的阜新地区。据记载,蒙古勒津部落,曾数经波折,辗转迁徙,先驻河套,向东徙宣府(今河北张家口)边外,于明朝末期来到阜新地区驻牧,受汉文化影响,逐步转变为半农半牧,进而过上定居生活。其歌唱方式由草原游牧时期的长调,经半长调过渡成短调。东蒙短调既保留了高阔辽远草原风格,又有了质朴欢快的农耕色彩,同时还吸收了仪式音乐内容,显示出淳厚庄重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