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曲目 | 时长 |
|---|---|---|
|
1 |
喜相逢 (山西二人台) | 03:42 |
| 2 | 柳摇金 (山西二人台) | 04:56 |
| 3 | 巫山顶 (山西二人台) | 05:50 |
| 4 | 挂红灯 (山西二人台) | 02:50 |
| 5 | 推碌碡 (山西二人台) | 04:58 |
| 6 | 思凡 (山西二人台) | 03:40 |
| 7 | 八音杭盖 (山西二人台) | 04:39 |
| 8 | 八板 (山西二人台) | 05:40 |
| 9 | 万年欢 (山西二人台) | 04:24 |
| 10 | 五梆子 (山西二人台) | 03:05 |
| 11 | 四块瓦震天响 (山西二人台) | 02:23 |
| 12 | 西江月 (山西二人台) | 03:48 |
专辑简介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山西二人台
孕育于晋陕地区,形成于内蒙古的二人台,因其演剧形式主要以生、旦两人同台表演而得名。其中,牌子曲作为二人台器乐曲,脱胎于山西晋剧曲牌、“社火”民歌中的秧歌小调和道情戏,又汲取了内蒙民间音乐的丰富内容,和一些陕北民歌的特质,质朴,动人,极具生命力。
二人台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浓郁,它吸收了社火、秧歌,如高跷、旱船、舞龙灯、耍狮子等民间舞蹈艺术,内容往往关于劳动与爱情,而音乐也源自于内蒙、山西等地的民歌小曲等,曲调鲜活明快,唱、做皆重。
其中的器乐曲统称为牌子曲,是蒙汉人民共同创作的音乐形式,糅杂了汉地民歌、戏曲曲牌与宗教音乐与蒙古民歌的器乐演奏形式。二人台牌子曲除作为剧目过场音乐、或配合演员演出动作外,也可作为民间乐曲单独演奏。枚(二人台梆笛)、四胡、扬琴、笙、四块瓦和梆子在内的器乐谐鸣,或可视作与江南丝竹相应的北方丝竹之音,演奏着酣畅喧腾而带有北方劲爽之气的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