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曲目 | 时长 |
|---|---|---|
|
1 |
步步高 | 2:20 |
| 2 | 孔雀开屏 | 3:45 |
| 3 | 杨翠喜 | 4:51 |
| 4 | 银河会 | 3:30 |
| 5 | 尼姑下山 上云梯小调联奏 | 3:04 |
| 6 | 禅院钟声 | 5:09 |
| 7 | 惊涛 | 2:05 |
| 8 | 走马 | 4:05 |
| 9 | 雨打芭蕉 | 4:41 |
| 10 | 和尚思妻 | 2:42 |
| 11 | 双声恨 | 5:30 |
| 12 | 鸟投林 | 4:03 |
| 13 | 连环扣 | 4:27 |
| 14 | 花间蝶 | 6:54 |
| 15 | 饿马摇铃 | 4:42 |
| 16 | 汉宫秋月 | 5:55 |
| 17 | 柳浪闻莺 | 5:09 |
| 18 | 春郊试马 | 2:52 |
| 19 | 醒狮 | 1:20 |
专辑简介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明清时期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受到大家喜爱,至今流传。在风起云涌的近代,广东音乐艺术家勇于创新,他们改良乐器、吸收西洋乐器演奏技法、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使广东音乐兼容并包,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臻于鼎盛。由高胡(又叫粤胡)、扬琴、秦琴组成的“三架头”,再加上洞箫、椰胡的“五架头”,被看作最具特色的广东音乐合奏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