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曲目 | 时长/大小 |
---|---|---|
1 |
Midsummer Music | 00:08:47 147M |
2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14:Allegro moderato | 00:10:53 186M |
3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14:Andante | 00:08:21 142M |
4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14:Presto in moto perpetuo | 00:03:53 68M |
5 |
Sinfonietta for Classical Orchestra:Overture | 00:04:12 73M |
6 |
Sinfonietta for Classical Orchestra:Elegy | 00:07:14 122M |
7 |
Sinfonietta for Classical Orchestra:Finale | 00:03:53 70M |
专辑简介
这张专辑汇集了三部探索美国现代主义抒情表达的作品。这些作品根植于新浪漫主义传统,但同时又融合了 20 世纪的和声创新、形式明晰和抒情性,与中世纪序列主义的超理性主义以及随后出现的鲜明的极简主义形成鲜明对比。这些作曲家创造了丰富的调色板、透明的配器和直接的情感,彰显了独特的美国声音。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种融合的典范:它所使用的语言让人联想到西贝柳斯和埃尔加,并与阿瑟·福特(Arthur Foote)和乔治·怀特菲尔德·查德威克(George Whitefield Chadwick)等早期美国人的勃拉姆斯式抒情相呼应。然而,协奏曲的和声惊喜和节奏变化,赋予了乐曲一种特有的 “新世界 ”感觉。这种将浓郁的抒情性与动感的和声和节奏语言相融合的风格是巴伯作曲风格的典型代表;拜伦·亚当斯(Byron Adams)和大卫·康特(David Conte)在 20 世纪和 21 世纪后期的创作中,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这一风格。拜伦·亚当斯的《仲夏音乐》以拱门式结构展开,从宁静的开场到生动的中段,再到充满反思的结尾;大卫·康特的《小交响曲》则穿越了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开场奏鸣曲、受科普兰启发的挽歌式中央乐章,以及充满活力的欢庆式结尾,让人想起普朗克的和声世界,也暗示了康特在巴黎师从纳迪娅·布兰杰的成长岁月。虽然作品以功能性调性为基础,但每首作品都延伸了其界限,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