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
目录
# | 曲目 | 时长 |
---|---|---|
1 |
为靠近而远离 | 05:03 |
2 |
属于我们的故事 | 03:30 |
3 |
一人沉默 | 04:37 |
4 |
共犯 | 04:07 |
5 |
或许只有我看见 | 03:59 |
6 |
戒了 | 04:06 |
7 |
Fabulous | 03:08 |
8 |
守候 | 03:46 |
9 |
这世的名字 | 04:32 |
10 |
万语千言 | 04:40 |
11 |
你不是一个人 | 04:23 |
12 |
皱纹写学 | 04:20 |
专辑简介
2025 張信哲
全新概念大碟《属于》
Jeff Chang 2025 New Album《Be part of》
这是一张极繁风格分类的专辑,却有最清晰的生命节奏。不是舞曲,是心跳;不是潮流,是脉搏。他用每一段旋律对应情绪的呼吸频率,让歌曲不再只是分类,而是一场历程。
「如果不去做这些尝试,就没有太多时间与机会再去做这样的音乐。」
在2025年交出这张全新概念专辑《属于Be part of》。不再只是延续情歌,而是拓展情歌的外延,探索更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状态。他笑言,希望乐迷愿意试着去接受一些「不像情歌的情歌」这一句看似玩笑的话,感受着他的决心:之于音乐的热爱,他撞击着大众对张信哲的既有印象。
这是一张富含叙事张力与哲思的作品。如泰戈尔所写:「让我设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将这道微光引入专辑的脉络,以文学性笔触和现代音乐语汇,串起整张专辑的12首歌曲。有些声音,不必高声,却总在你最静的时候被听见—张信哲的歌声正是如此。专辑名称《属于》,说的不是归还或占有,而是终于可以在旋律里与自己和解,追寻真正的自我。这是张信哲音乐旅程中的下一个哲思据点。
母带远赴Hollywood Stephen Marcussen录音室制作
突破性12首属于创意面的内心探索!
張信哲,始终深感着,谦卑而真实的冒险者。一直在累积各种音乐能量的交会与总和,即便突破是充满压力却没有阻止他停止前进,如此我们总能在他一段旋律里,找到被理解的片刻。这张专辑的情绪节奏,像一场从迷雾走向星空的旅程。
我们从混沌出发,走在看不清方向的夜里,靠近着,却越来越远。直到某刻才明白,原来我们早已参与其中,不是行动,而是沉默;不是选择,而是不说。情绪无声地结痂,记忆开始翻页,说着那些不一定真实,却无比真切的故事。在旋律之中,爱与恨、善与恶、清与浊,慢慢被命名,我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终于敢为自己安上一个名字的人,这是张信哲对自我音乐旅程的提升,融合更丰富的音乐滋养与记忆沉淀,势必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感官之作。
《为靠近而远离》他从沙漠走来,黄沙为衣,沉默为证。在杜拜沙丘开场,一位智者以阿拉伯语低语着:既然贪婪带来光明,你为何仍身处黑暗?
这句话不是控诉,而像一种当代寓言。当你用尽力气想靠近,却愈来愈远,你会知道靠近的不是距离的缩短,而是人心的重构,然而,世界不存在天生恶人~电子x世界音乐融合交织的声响彷彿银河的回音。
电子低频如星际脉冲,作为整张专辑的开门曲,世界音乐管弦如恒星翻转,时而断裂,时而聚合,像极了记忆里那些想靠近却无法说清的时刻。这不是一首经典情歌,而是一首关于命运的歌。关于名字、关于存在、关于我们是谁,彷彿要在仪式开始前虔诚地进行一场洗礼,重新唤醒此刻。
情绪来到临界点时,《属于我们的故事》是一道向阳的张力。
Grunge式的摇滚质地,并不粗糙,反而温热。象是有人在你最绝望时,说了一句:「你说吧,我听着。」
《共犯》这首歌由新生代乐团理想混蛋的主唱 鸡丁与搭档音乐人 李宗轩携手谱写词曲,金曲制作人李振权Jim Lee担纲制作,为张信哲量身打造一首直指当代情感现实与荒谬的全新力作。这一次,他们不再各自陈述,而是首度写下同一段心事,一场名为共犯的集体告白。像一部穿越多城的社会纪录短片,从 伦敦、纽约、上海、台北 镜头交错,每一格画面都像一张冷漠的脸。不是谁犯下错误,而是我们都选择沉默,我们都曾是目击者,却也是共犯。
而《这世的名字》从今生拉向过去,从现世穿越古朝代文脈。歌手、创作人 唐漢霄詞曲,让声音成为时空裂缝里的记忆记号,張信哲收录唐漢霄的炸燃新作,宛如自我认同与接受那份独特的灵魂咏叹调,万众瞩目!
张信哲在音乐实验性与创意面的内心探索,让这张专辑在听觉与视觉上惊喜不断,首首主打的制作规格:远赴美国Hollywood的Stephen Marcussen录音室完成母带制作,也涵盖了张信哲炉火纯青的辞藻新作《Fabulous》是张信哲邀请纽西兰音乐家 罗艺恒Laurence音感迸发的并肩交换,《戒了》结合冰球乐团主唱 昭权的电器和声,No Name余荃斌《为靠近而远离》的岁月史诗,还邀来亚洲新锐创作者徐暐翔《一人沉默》宣泄奔放的狂野英摇,此同时也纳入珍藏 薛之谦为张信哲创作的薛式情歌合唱曲《你不是一个人》,韩国音乐人谱写的情歌《守候》灌注韩式剧情般的深情演绎、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奏出属于情歌的经典听感《或许只有我看见》,《万语千言》以民谣吉他弹指一期一会的春夏秋冬小品、资深音乐人 何启弘深刻描绘台语歌《皱纹写字》值得一提的是,特别收录这首用台语唱给母亲的歌,是张信哲第一次用如此细腻的语汇腔调呈现新作,将语言变成最柔软的皱纹。从流行、抒情古典、摇滚、民谣、New Age、Disco、City Pop、Grunge到硬派Band Sound,风格不在张扬,而在选择。
他不再以声线取悦你,而是用声音面对他自己,他,从来不需被归类。
《属于我们的故事 Our Story》
恣意奔放Band Sound 勾勒出不同跨度的灵感核心
《属于我们的故事》是专辑名称提炼的核心脚注。它不是关于占有的属于,而是存在于过程中的参与,书写的不只单一情感,是每个人生命里流动的故事。
五花八门的故事,天花乱坠的想象,五颜六色的希望,都是你啊…..,不再听见传统爱情的框架,而是一个开放的,未曾标注终点的路,邀请我们在其中穿梭、停留、辨认彼此的身影。勾勒生命行进间的繁复与不确定,张信哲在谈到这首歌的灵感时说:
「虽然歌名浪漫,但我希望它不只是两个人的情感,而是人与人之间无数的碰撞。
有的柔软,有的叛逆,有的甚至迷幻,这些组合起来,
才是真实的生活。」
《属于我们的故事》以最有力道的Band Sound为基底,以缜密的编曲设计构筑多层次的情绪轴线。前奏以电吉他低吟开场,声线拉得极远,制造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置身旅人夜里的暗语,孤独却不绝望。木吉他随后响起,与松弛的爵士鼓并肩,共鸣于相同的频率。
副歌的能量释放一种克制的澎湃:全曲的结构呈现一种「不急于抵达」的态度,让音乐本身成为旅途。这样的声响美学,恰恰回应了这张专辑的核心命题:属于,不是终点而是参与;不是静止,而是一种持续流动的勇敢,当所有故事都在进行时,带着光、带着流浪般的未知,仍然选择并肩走下去。
《这世的名字 The Name I Carry in This Life》
名字,是世界对你的呼唤,也是你对世界的回答
当名字被世界记住,是否意味着我们活过?
如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必须回望的节点,并在流动的叙事中提出深刻的提问。专辑中一次关于「认同」与「自我接受」的对话。
「当你能接受自己的名字,甚至希望别人记住它时,表示你已经与自己有深入的对话,理解并谅解自己,接下来能选择分享真实的自己。」
在这个标签凌驾本名的时代,我们习惯用虚拟身分取代最初的声音,但《这世的名字》提醒我们,名字是一个原点,一个会在记忆深处回荡的声音,它既脆弱又坚实,因为那是你在世界上留下的第一个定位符号。
唐汉霄将《这世的名字》写成一个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篇章,音乐开场以钢琴独奏铺陈,接着弦乐缓慢进场,像记忆一层层叠合,带出庄重与宏阔。副歌刻意拉长音符,让名字在音场中悬停,架构起被呼唤的听觉幻象,彷彿声音从历史深处传来,问我们:「你准备好拥抱这个名字了吗?」
鼓点设计只在情绪关键处释放能量,如同一次轻微却深刻的心跳,让情绪推进时仍保有足够的留白,呼应歌曲的内在张力。歌词将名字的定义,从身份符号提升为存在证明。每一句都像一个循环,提醒我们:记住名字,记住经历,记住彼此。